在美工與設計師兩個名詞的爭論上始終喋喋不休,在於這兩個詞背後所蘊含的內容意義及個人價值觀不同的感受,再者,從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去看,又會衍生出截然不同的觀點。以下蒐錄來自網路的七篇精彩論述,你是美工還是設計師呢?
第一篇:設計師和美工
(來自MOOND{LAB})
昨天同事無意又談起了這個老話題,美工和設計師(視覺)有什麽不同?以文字排版設計為例,列了下面兩個圖來說明,可能會有一些啓發,第一個圖應該算美工做的(我隨手畫的),第二個是算設計師做的(來自thecreator):
下面簡單說一下我畫第一圖的用意:
- 第 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(很多年輕設計師都會犯類似的毛病),設計的時候沒有去理解這句文字想要表達的內容,少從設計作品裏不能體現出來他對內容理解 了:“art is breaking the rule(藝術正在打破規則)”。可以看出第一圖中用了心思去排布文字,體現特殊的平衡感,但是設計如果不能服務于內容和主題,這樣的作品一樣是沒有靈 魂;相比較而言,第二圖對rule的破解技巧要顯得專業和切合主題一些,而且對排布也有很細致的構思,比較獨特。
- 第二點,過多地注重文字細節特效的表現,未能從全局去平衡設計的整體效果,第一圖雖然沒有很大的錯誤或漏洞,但是整個作品缺乏統一的整體感。
- 再後就是對個性、風格的演繹,不犯錯誤、中規中矩往往會落入俗套而缺乏新意,設計、特別是視覺設計,用什麽方式讓欣賞者通過視覺感官留下深刻的印象?他們能看到另一個作品就知道是同一個設計師設計的嗎?
第二篇:你是美工,還是設計師?
(來自臧聲遠部落格)
很少有一個職業,像美工設計一樣,收入與工作機會差距如此懸殊。雖然國內設計科系數量大增,但許多人只達到「美工」的層次,稱不上「設計師」。還有更多人學藝不精,能熟練運用的電腦繪圖與設計軟體寥寥無幾,連美工的層級都達不到。
美工設計向來是工作機會最多的職種之一但在人力供需上,近年出現一些新變化:
美工設計向來是工作機會最多的職種之一但在人力供需上,近年出現一些新變化:
(1)許多正職工作轉為外包,雖然整體工作機會沒減少,但是正職工作的比例下降。而外包更是吸引大批「學生打工族」與「在職兼差族」進來搶飯碗。
(2) 美工設計的工作原本就很雜,很可能從DM海報設計、產品包裝與禮盒設計、展場與門市設計、刊物排版都要包辦,如今甚至還得做網頁設計。 企業不可能專門為海報設計僱用一個美工、包裝盒設計僱用另外一個美工。然而,這些工作所運用的電腦軟體各不相同, 一個美工設計要應付這麼多要求,必須具備的電腦技能越來越多,有時甚至學習的速度,還趕不上新軟體推出的速度。
(2) 美工設計的工作原本就很雜,很可能從DM海報設計、產品包裝與禮盒設計、展場與門市設計、刊物排版都要包辦,如今甚至還得做網頁設計。 企業不可能專門為海報設計僱用一個美工、包裝盒設計僱用另外一個美工。然而,這些工作所運用的電腦軟體各不相同, 一個美工設計要應付這麼多要求,必須具備的電腦技能越來越多,有時甚至學習的速度,還趕不上新軟體推出的速度。
第三篇:是美工, 還是設計師?
(來自BRISY'S BLOG)
設計行業如今在國內發展得太快了, 經常能夠在網上看到"美工", 或是"設計師"等等之類的稱呼.
貌 似很多地方對這一類稱呼的理解都是一個概念, 這也因此使得從事這個行業的一些人們非常不滿, 我想可能是設計行業也有等級觀念吧. 但是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, 那就是重視設計的單位和個人會把我們這些從事設計的人員稱之"設計師", 為什麽, 我想應該是他們本身就很尊重和了解設計行業, 將從事設計行業的人們視同為"工程師"的級別, 而不是"工人"級別--"美工", 因為設計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, 而不是制造性的過程.我記得以前看過一篇寫這方面的文章, 裏面似乎把這行業的等級說得非常詳細,
于是摘錄一些如下:
貌 似很多地方對這一類稱呼的理解都是一個概念, 這也因此使得從事這個行業的一些人們非常不滿, 我想可能是設計行業也有等級觀念吧. 但是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, 那就是重視設計的單位和個人會把我們這些從事設計的人員稱之"設計師", 為什麽, 我想應該是他們本身就很尊重和了解設計行業, 將從事設計行業的人們視同為"工程師"的級別, 而不是"工人"級別--"美工", 因為設計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, 而不是制造性的過程.我記得以前看過一篇寫這方面的文章, 裏面似乎把這行業的等級說得非常詳細,
于是摘錄一些如下:
一、電腦操作員(懂幾個設計軟件,能熟練把圖像或圖形移來移,就像“拼圖工人”)
二、設計員(開始有一點審美意識與觀點,懂得借鑒他人好的圖文設計元素,貫通入到自已的設計作品中來。)
三、設計師(審美意識到了一定的高度,在作品中不但能吸收他人優點基礎上還能滲透入自己的創作的元素(圖文)進去,使産品真正具有它獨特的風格與生命力。)(廣告大師伯恩巴克的定位法)
二、設計員(開始有一點審美意識與觀點,懂得借鑒他人好的圖文設計元素,貫通入到自已的設計作品中來。)
三、設計師(審美意識到了一定的高度,在作品中不但能吸收他人優點基礎上還能滲透入自己的創作的元素(圖文)進去,使産品真正具有它獨特的風格與生命力。)(廣告大師伯恩巴克的定位法)
第四篇:如何從美工轉換成為UCD設計師
(來自松炎網路行銷)
眾 所周知,交互設計這個行業在中國剛剛起步,各大院校到現在還沒有成型的專業培養這方面的人才,由於交互設計這個領域必須瞭解多個領域方面的知識:心理學、 工業設計、繪畫基礎、網頁設計、信息架構、甚至商業運營方面的知識等等,從各大公司的招聘要求,我們可能已經被五花八門的要求所嚇倒,從基本要求到優先條 件,基本上還可以將現在很多在職的交互設計師們納入菜鳥的行列。
我是從繪畫、平面設計專業轉到交互設計、UCD這個領域的。
在 畢業前夕,我被某家剛轉型的做網路產品的公司錄用,那時候正當是所謂的「互聯網冬天」的前夕,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了web2.0的概念、知道了以用戶為中心 的設計。我進公司時候帶的作品全部是LOGO、VI、插畫、廣告宣傳冊等平面設計作品,我忽然從一個平面設計師搖身變成了「美工」。進公司之後,主要還是 從事圖標、界面、網站LOGO、小flash廣告設計等等。
我是從繪畫、平面設計專業轉到交互設計、UCD這個領域的。
在 畢業前夕,我被某家剛轉型的做網路產品的公司錄用,那時候正當是所謂的「互聯網冬天」的前夕,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了web2.0的概念、知道了以用戶為中心 的設計。我進公司時候帶的作品全部是LOGO、VI、插畫、廣告宣傳冊等平面設計作品,我忽然從一個平面設計師搖身變成了「美工」。進公司之後,主要還是 從事圖標、界面、網站LOGO、小flash廣告設計等等。
第五篇:要念復興?還是大學的商業設計系?
(來自桑河數位科技BLOG)
話說,某知名網路廣告公司老闆(不是我),受邀去某大學參與課程諮詢會議。會中本來一切都好。
但談到「聘請新人」的觀念時,老闆說:「如果有兩個人來應徵設計師,一個是復興商工底子。一個是大學商設系。我會優先考量復興商工」「喔,因為比較便宜吧」一個老師手叉胸說。
設計公司老闆當場發飆:「我公司給復興商工的起薪三萬多,商設系三萬。」
又接著說:「學生跟業界距離遠,也就算了。但老師如果距離也遠 那就完了」。
但談到「聘請新人」的觀念時,老闆說:「如果有兩個人來應徵設計師,一個是復興商工底子。一個是大學商設系。我會優先考量復興商工」「喔,因為比較便宜吧」一個老師手叉胸說。
設計公司老闆當場發飆:「我公司給復興商工的起薪三萬多,商設系三萬。」
又接著說:「學生跟業界距離遠,也就算了。但老師如果距離也遠 那就完了」。
說完,老闆就閃了。(發飆完快閃是正確且合理的)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他問我:「學界常常和業界很遠,你不覺得氣嗎?」
J佬對台灣的教育,其實也常常感到無奈。但也或許,是J佬沒進過最優秀的學校吧。
「復興商工的起薪三萬多,商設系三萬。」這非常合理啊。因為薪水這件是,通常是將「成本效益」換算得來的。
在復興,90%以上的課程,都是進入業界的專業訓練。復興畢業,代表你有成為設計師的專業能力。你可能已經累積了50張各式畫稿,做過立體雕塑,Nikon FM2是你的好朋友。又或者是學過Adobe全系列而且有不少作品。
而在大學,課程是自選的,大學生必須獨立自主的思考。通常一年只會完成1~2項創作。常常還是集體合作。常常有大學設計科系畢業生說:「抱歉,我不會畫圖耶」「那攝影呢?」我問。「我也沒玩過單眼相機」大學生答。學的商業設計系?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他問我:「學界常常和業界很遠,你不覺得氣嗎?」
J佬對台灣的教育,其實也常常感到無奈。但也或許,是J佬沒進過最優秀的學校吧。
「復興商工的起薪三萬多,商設系三萬。」這非常合理啊。因為薪水這件是,通常是將「成本效益」換算得來的。
在復興,90%以上的課程,都是進入業界的專業訓練。復興畢業,代表你有成為設計師的專業能力。你可能已經累積了50張各式畫稿,做過立體雕塑,Nikon FM2是你的好朋友。又或者是學過Adobe全系列而且有不少作品。
而在大學,課程是自選的,大學生必須獨立自主的思考。通常一年只會完成1~2項創作。常常還是集體合作。常常有大學設計科系畢業生說:「抱歉,我不會畫圖耶」「那攝影呢?」我問。「我也沒玩過單眼相機」大學生答。學的商業設計系?
第六篇:美工 VS 設計師 (以老闆角度看)
(來自ALBERT LAN DESIGN)
個人的經驗與淺見, 我會選擇大學商設的. 我對復興沒偏見, 但是事實是他們的確花比別人多的時間在技術, 相對比較之下, 他們多元化的思考時間會受限. 這會是一位”設計師”需走長遠之路的障礙 (當然, 能不能克服又是個人問題).
套句以前足球教練對我們的教育,“不要埋頭把眼前的球踢的又花俏又炫,你8-9成的時間要抬頭看全場, 把球傳出去,然後射門. 那才是你的最終目的”
“美工” 這名詞我絕得是對設計師的誤解.因為身為設計師的優先考量不應該是美. 要不然你就是美工.
“美工” 也不是低等, 你要是是全世界最細膩的雕刻師,管他是觀世音菩薩還是耶穌基督, 你的東西就是最好,值得受全世界表揚的.
第七篇:美工與設計 VS. 程式與開發
(來自MARK'S PLACE)
因為在做 Web Application Development,所以認識了幾位設計師(Designer)。他們告訴我,他們最討厭別人叫他們『美工』。並非『美工』不高尚,而是他們的工作(設計師)包含了更多的變化,他們要:
- 與客戶溝通,將客戶腦中想的東西具像化。
- 與客戶教學相長,將新的設計概念帶給顧客,讓客戶知道現在的趨勢。也必須隨時吸收新的 domain knowledge。
- 與自己妥協,因為太過強烈的自我,只會變成曲高和寡的作品。
他們跟我說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工作,畢竟能展現自己的想法,並且也能去實現他人的理想。所以他們不僅要有實際的『美工技術』,還要有『溝通協調』能力,還要超敏銳到處『吸收新知』,跟超完整的『交件』與超精準『自我管理』能力,這比對一般認知中的『美工』的要求多很多。
這讓我想到在 Eric Sink 談小軟體公司的創業經營(續) People 這邊寫到的 Programmer 與 Developer 的差別。
所以 Designer 與 Developer 如果真的像 Anonymous(匿名留言)在 Jas 的這一篇 我要換工作 留言說:
『現在刮個風掉下來,可能砸到的設計人員可能有七八個』這麼好找的話,那台灣還真是個網路創業的好地方。
『現在刮個風掉下來,可能砸到的設計人員可能有七八個』這麼好找的話,那台灣還真是個網路創業的好地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